博羅部分村莊安全飲水工程尚未通水,官方稱是部分村民不願意花錢接水入戶。圖為西群村學龍供水點,雖然安裝了凈水裝置,但下雨天自來水還是渾濁不堪。
  村民認為養魚場(白房子)直接將污水排入排進圖中小河污染當地地下水。附近小學通過圖中水管從山上引水吃。

東角村小布供水點至今未通水。村民認為出水管太細,就算通水了也不夠用.
盧屋村供水點計劃安裝水泵的地方至今空
  廣東農村2230萬人用水靠井水 村民判斷水質靠泡茶
  博羅縣橫河鎮盧屋村,2009年,村裡引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併在2011年3月通過驗收。不過,工程建好近三年,除了陂下小組部分村民去年通了自來水外,其他村民均像盧海盛一樣,自己打井吃水
  南方農村報訊(記者 陳景收) 飲水安全,最基本的民生問題,重要性無需贅言,南方農村報的兩篇報道觸動了各方神經,梅縣和東源政府部門都快速作出回應。但飲水不安全的村莊不僅限於這兩地。日前,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邱德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廣東全省農村人口共有6805萬,其中60%的人口已經用上合格的自來水,還有2709萬人未能用上合格的自來水,這其中的2230萬人以井水為主,剩下的449萬人的用水確實很簡易,原來的農村飲水工程,沒有完全按照自來水的指標。政府正在推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爭取2018年前村村都通上自來水。
  這些農村飲水工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可有現行的解決辦法?南方農村報派出記者分赴惠州博羅、茂名高州、湛江吳川等地,探求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現狀及解決之道。
  廣東博羅縣盧屋村盧屋小組村民盧海盛為了能夠吃上乾凈的水,總共挖了8口井。當地村民沒有把水送檢的習慣,"把井水打上來,泡上鐵觀音,茶水比較混濁,呈深褐色,那水就不能喝。"3月26日,盧海盛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他們判斷水質的辦法。
  盧屋村是博羅縣橫河鎮一個行政村,2009年,村裡引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併在2011年3月通過驗收。村裡的盧屋小組、陂下小組、坪山小組均設立一個飲水點。不過,工程建好近三年,除了陂下小組部分村民去年通了自來水外,其他村民均像盧海盛一樣,自己打井吃水。
  據橫河鎮政府提供的資料,整個橫河鎮30個飲水工程點,僅有8個正常運行並供水到戶,受益人群約0.6萬人,約占總人口三成。從整個博羅縣來看,"全縣實現供水入戶的工程點達到七成。"博羅縣水務局工管股副股長、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主要負責人之一覃超江稱。
  現狀可用井水漸少
  盧海盛住在盧屋村的西邊。記者在村裡走訪時,多名村民反映西邊的水質很差,"那邊的水不能喝的"。不過,對於水質差的原因,村民並不確定。盧屋村支書盧友根認為,西邊的地勢稍低,現在村裡的化糞池較多,以前還有豬場污染,污水往西邊滲透。村民盧水旺則認為,可能是因為附近的河流被污染。
  "東邊的村民,每家每戶都有一口井,西邊的村民好幾家共用一口井。"盧海盛說,找到可以飲用的井水不容易。記者在盧屋村西邊走訪時發現,當地很多井已經荒廢,水面上漂浮著各種雜物,正在使用的井往往連接著多條水管,通往周邊村民家中。
  村民認為,隨著環境變化,水質受污染,可使用的水源在逐漸減少,即使現在能用上安全的井水,也不能保證可長久使用。位於盧屋村、沙上村和石湖村交界點的橫河中心小學石湖教學點,曾經使用的水井已廢棄。校長譚偉魁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在這所學校讀書,後來又到這裡教書,一直以來,井水質量都非常好,"但大約是在2006年,我們就發現這水不能吃了,把水裝在桶里會有很多黑色沉澱物". 2010年,學校本來想借安全飲水工程從村裡引水進校,"但是村裡一直沒有通水。我們申請專項資金,從坪山引水下來。"譚偉魁說,他們認為,學校及附近的井水是被旁邊一家養鱉、養魚的工廠污染了。
  原因一水入戶要繳費
  盧屋村並非孤例,橫河鎮東角村也未通水。東角村小布小組村民鄒國強就住在小布飲水工程點附近,他告訴記者,小布點剛做好的時候通過一次水,流出來的水是黃色的,此後就沒有再通水。
  橫河鎮水利所資料顯示,整個橫河鎮30個工程點中,僅有8個點實現自來水入戶,9個點具備通水條件但尚未實現入戶,還有13個點不具備通水條件,全鎮七成村民吃水還是依靠自家打井。
  橫河鎮水利所所長朱志沖告訴記者,很多村子之所以沒法通水,是因為村民不願意支付自來水入戶的費用。按照工程方案,政府資金只負責從取水點鋪設管道將水引到村中心點,村民要將自來水從村中心點接到家裡,就需要自己掏錢。"自來水入戶的分水管、每家每戶的水錶費用,都應該是村民自費,每戶需要幾百上千元,很多村民不願意掏這筆錢,所以工程建好了不用,就荒廢了。"朱志沖告訴記者,橫河鎮沒有工業污染,水質較好,很多村民對於掏錢通自來水的積極性不夠,情願自己打井水。
  東角村松元咀村民朱培新的說法部分印證了朱志沖的觀點:"我們自家的井水水質好,能通自來水最好,防止以後水質變差,但目前沒有也不影響我們生活。"對於是否願意支付一定費用引自來水入戶,朱培新說,得看需要多少錢,但他並不願透露自己能夠接受的價格。
  盧屋村、東角村部分村民表示願意支付一定費用引自來水入戶,"如果是幾百元的話,多數人應該可以接受吧。"鄒國強說。
  在朱志沖看來,一些已經通水並全村供水到戶的村莊,最關鍵的是解決了入戶費用。西群村、嶂背村等村是採用政府和村集體補貼的方式,幫村民墊付了這部分費用。"當時博羅縣搞全省示範點,我們就幫幾個村莊墊付了入戶費用,讓一些村子先通水。"朱志沖坦承。而像何家村坳巷工程點,因為僅供應150人飲水,因此不要求裝水錶,也可以實現供水入戶。
  "如果一個村子只有少部分人願意出錢,用水量太少,收取的水費不足以支付管理開支,管理跟不上的話,供水也很難維持。"朱志沖說。
  此外,朱志沖還告訴記者,道路施工對供水管道的破壞,也是很多村子無法通水的重要原因,"有的是村道改建、拓寬,把原來埋在地下的管道破壞了。比如東角村的小布坑、河肚村橫光嶺。"最嚴重的是,博羅縣交通局升級改造橫河至路溪的公路,破壞了沿路幾個村的供水主管,"直徑村和何家村的主管總共被破壞了7公里,石湖村、盧屋村也有少量管道被損"。目前,這些被損壞的主管大多沒有修複。
  原因二村委疏於管理
  在覃超江看來,導致飲水工程荒廢最重要原因,是村委會缺乏管理和運營飲水工程的費用和能力。覃超江告訴記者,在飲水工程中,縣水務局是主管部門,鎮政府才是業主單位,工程建好後就要移交給村委會運營管理。"但是,村委會缺乏相應的管理人員和資金。在農村,小型集中供水水費每立方僅幾毛錢,但是,管道維修的成本卻很高,村裡普遍疏於管理。"橫河鎮西群村的引水工程已經通水並供水入戶。記者在該村學龍供水點看到,水塔的下方安裝了凈水裝置,不過,由於管理不到位,"下雨天自來水就成黃色的,有很多泥沙",塘坑小組村民洪旭光告訴記者,"這時自來水就不能吃了,只能吃自家井水。"學龍村民洪阿蘭家沒有挖井,她告訴記者,如果下雨,自來水不能吃,就吃附近河裡的水,"下雨還會把一些水管衝破,就直接停水了。"覃超江稱,接下來縣裡準備成立基金,籌集一定資金補貼村集體運營管理飲水工程。"不過,我們補貼的錢肯定也是不夠的,主要還是依靠村集體自己籌資。"
  原因三鋪設管道太細
  事實上,就算是西群村也並非每家每戶都能吃上自來水。由於鋪設的管道太細,離供水點較遠的農戶長期無法用到自來水,"去年就已經接通入戶了,不過很少有水能夠到我們這邊來。"村民張神光告訴記者。
  西群村飲水工程的出水管是4寸管,盧屋村的是2寸管,"水管太細了,就算通水也不夠用。"盧友根說。
  朱志沖告訴記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按照最初飲水工程的規劃,全鎮僅需解決9000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並沒有普及每家每戶。按照規劃,鋪設的管道是夠用的。但是,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很多村民提出,他們也應該享有這樣的權利,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是儘量普及每家每戶。可是施工單位是嚴格按照最初的規劃來做的,鋪設的管道還是按原來的尺寸。
  朱志沖的說法得到覃超江的印證。覃超江稱:"當時我們上報解決18.48萬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上級政府撥款數額是按這個人口數來定的,但在實施中,有的地方人口有增加。"針對當前農村飲水工程存在的各種問題,覃超江表示,博羅縣水務局對全縣引水工程摸底排查之後,向財政申報了500多萬預算,如果審議通過的話,就可以對各個鎮引水工程改造、維護管理進行補貼。
  解決水廠擴網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分兩種,一種是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也就是從山上引山泉或者打深水井取水;另一種是通過水廠擴網將自來水引入農村家庭。"水廠擴網是個趨勢,以後小型集中供水會慢慢淘汰掉。"覃超江說。他認為,讓村民喝上水廠的自來水,有助於解決上述村委會缺乏能力和資金管理運營引水工程的問題。"水廠可以集中管理、規模經營,保障維修管理費用。另外,水廠的管理相對專業,更能保障村民喝上安全的水。"博羅縣龍華鎮在全鎮推行水廠擴網,該鎮水利所所長李文厚稱,目前全鎮村村都通自來水,惠及1.6萬人口。
  3月28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在龍華鎮寧和村隨機走訪村民,多數村民稱,現在家裡主要飲用水是自來水。"除了有時候水廠停水,我們就吃自家的井水過渡一下。"寧和村村民楊振華說,自來水偶爾會渾濁,但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問題。
  龍華鎮在實施工程之初,也遭遇村民不願意安裝分管和水錶的問題。"剛開始報價900多元,多數村民都覺得太貴了。"寧和村副主任楊秀枝說,"後來,政府跟水廠談,並跟村集體一起補貼,將費用降至500-550元/戶。"但水廠擴網也有相當難度。現在農村用水量小,"而且,農村地區偷水情況比較嚴重,壓縮了水廠的收入。"農村自來水管道管理成本比城市高。"自來水管道在農村更容易被破壞,維護成本較高;而且,農村居住分散,鋪設的管道更長,這都會加大水廠的成本。"如果是偏遠農村,水廠還要增加加壓設備,鋪設更長、更粗的水管,高成本、低收益會挫傷水廠的積極性。"不過,水廠擴網肯定是未來解決農村用水的方向。"覃超江說。
  (文中村民盧海盛、楊振華為化名)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zd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