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道 外媒稱,儘管中國北方的城市對緩解霧霾並不陌生,但市政官員仍在苦苦應對空氣污染的嚴峻日子。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4日報道,隨著濃密的危險霧霾籠罩北京和附近城市,在地方政府急忙實施污染緩解計劃時,環境督察人員前往各處檢查地方政府的工作。然而,國家媒體報道,督察人員的發現令他們有理由感到關切。
  《人民日報》14日報道稱,儘管北京、天津和周邊河北省的官員“迅速反應,積極應對”,但他們的一些計劃和措施“聯動不夠”。
  《人民日報》稱,來自環保部的督察人員還發現,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應急措施操作中難度較大,而一些應急響應預案甚至在實際操作中被認為不科學,使得預案難以落實。《人民日報》稱,同時,河北省尚未設立全省統一的重污染天氣情況下的機動車限號規範。
  工業企業應急響應也較慢。《人民日報》報道,例如,督察人員發現,河北省省會石家莊一家電廠在削減污染物排放方面行動遲緩,因為該企業在應急響應發佈8小時後才接到通知。
  最近一段時間的霧霾是中國數月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促使北京當局發佈空氣污染橙色預警。在北京的顏色預警信號體系中,橙色預警為次高等級預警。當政府預測空氣質量指數讀數至少連續3天將維持在200以上且其中至少一天讀數在300以上時,就會發佈橙色預警。
  發佈橙色預警後,工人被要求停止建築工作,工廠必須將排放降低至少30%。煙花和戶外燒烤也會被禁止。兒童和老人被建議獃在室內,居民被鼓勵使用公共交通而非私人汽車。學校被要求減少戶外活動。
  自2013年10月建立空氣污染預警等級以來,北京尚未發佈過紅色預警——最高預警等級,即便這座城市的空氣質量上周惡化至應該啟動該等級預警的水平。理論上,當政府預測空氣質量指標讀數連續至少3天大於300時,就要發佈紅色預警——本月8日至10日空氣質量達到這一標準,而且紅色預警甚至會導致政府採取嚴厲措施,如實施汽車單雙號限行。
  北京上周未發佈紅色預警引發公眾嘲諷。其中財新網在其上周五的報道中問道:“紅警開啟為何這麼難?如果這麼難啟,紅警何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故宮博物院被霧霾籠罩。 新華社發王全超 攝
  【延伸閱讀】 上海遇“霧霾襲城” 眾高樓開啟“隱身模式”
  (2014-10-16 14:12:05)
  【延伸閱讀】中國環保部批多地霧霾應急“形式大於內容”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月初來勢洶洶的霧霾讓中國華北地區再遭“心肺之患”,中國環保部點名批評河北多個城市霧霾應急工作形式大於內容。為此,環保部15日全面啟動2014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督查工作,並將派出無人機不定期督查,直接曝光。
  10月初,中國7省(直轄市)、約39萬平方公里身中“霾伏”,環保部當即派出6個督查組,奔赴北京、天津、石家莊、廊坊、保定、邢台、衡水、邯鄲進行專項督查,發現河北多個城市不同程度存在應急工作形式大於內容、一些地區或企業應急響應仍然遲緩滯後等問題。
  為了最大限度確保冬季空氣質量,環保部將從2014年10月起至2015年3月,每月開展一次例行督查。
  據透露,督查內容主要包括各地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情況;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編製、啟動等;火電、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控制、渣土運輸車輛密閉、餐飲服務業油煙凈化、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等,以及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環保部強調,督查將採取先期暗訪、後期明查,以及無人機巡查與地面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並且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直奔現場、直接督查、直接曝光。
  目前,對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省(直轄市)重點區域的無人機巡查工作正在進行中。(完)
  (2014-10-15 12:08:18)
  【延伸閱讀】科學解析“霧霾”的本質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騰訊科學 近期,華北、黃淮等地持續霧和霾天氣,導致北京、河北等地空氣污染嚴重。據悉,今天(11日)白天,華北中南部、黃淮中北部、陝西關中等地的氣象條件仍不利於大氣污染物的清除,部分地區有輕度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夜間開始,隨著冷空氣東移南下,上述地區霧和霾將明顯減弱或消散。
  什麼是“霧”?什麼是“霾”?
  霧: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霾,也稱灰霾(煙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臺稱煙霞(Haze)。”
  產生霧霾的條件是什麼?
  霧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條件要具備較高的水汽飽和因素。出現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常達100%或接近100%。霧有隨著空氣濕度的日變化而出現早晚較常見或加濃,白天相對減輕甚至消失的現象。出現霧時有效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當有效水平能見度1~10KM時稱為輕霧。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①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②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③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
  霧霾為何難以準確預報?
  霧霾預報除了需要天氣要素數據外,大氣成分數據也很重要,污染源數據不容易獲得。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對近地層氣象數據的要求精度較高,而近地層受到地面粗糙度、植被及城市熱島效應等因素左右,數值預報產品相對偏差較大。
  霾和霧一樣,主要發生在大氣的淺層,下墊麵條件非常複雜,影響因素眾多,預報難度非常大。
  精確預報霾天氣,既需要對霾產生的物理化學機制有準確的理解,更需要獲取地面污染源的基礎數據,這些數據很難精確獲得。
  (2014-10-15 10:08:09)
  【延伸閱讀】霧霾天應急不力暴露治污惰怠
  每一次重污染天氣下的應急,都是對相關政府部門治污能力的檢驗。這次環保部的督察,暴露的不僅是應急中的問題,更是整體治污中存在的不足。
  近日,一場來勢洶洶的霧霾讓華北大部分地區再度遭遇“心肺之患”。環保部迅速派出6個督察組,奔赴京津冀8個城市,對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進行專項督察。
  對這樣的專項督察,首先應予充分肯定。在重污染天氣之下,除了被動的“等風來”,當然還應有更多作為,尤其是對相關政府部門來說。而環保部的這次督察,以具體的數據和案例說明,一些地方政府在污染面前,並未充分盡到職責,存在應急機制形式大於內容、應急預案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等諸多問題。
  如果在嚴重霧霾之下,地方政府的應急都不能全心儘力,怎麼讓人相信日常的治污工作得到足夠重視?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說,反腐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治污其實也是如此,徹底消除霧霾的治本會是一場持久戰,但要令人相信未來藍天可期,就必須從具體的治標工作抓起。嚴重霧霾天氣下的應急,就是很重要的治標工作。
  事實上,很多應急中存在的問題,也集中反映了整體治污中的缺陷所在。比如,邯鄲市的應急響應區域僅局限於主城區,而周邊尤其是工業企業相對集中、排放量占比最多的武安市、峰峰礦區、永年縣等地均未採取應急措施。作為重要污染源的工業企業,一般都不在主城區,而在郊區縣,但因為監管力量薄弱,對他們的監管往往不到位。對污染可能“貢獻”最大的區域,應急卻覆蓋不到,背後的治污力量“倒掛”需要儘快扭轉。
  再如,督察組在邢台沙河市東外環路看到,兩側市政工程工地上,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大面積的土石方、工地裸露,市政管道擺放在工地上,車輛過後,揚起遮天蔽日的黃塵。這種對污染源的放任,反映的已經不是應急工作不到位,而是暴露日常治污的懈怠。工地防塵降塵,並不是只在重污染天氣才要重視,平時就不該出現這種黃塵瀰漫的景觀。
  環保部指出一些地方應急預案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不強,這顯然也不僅是體現在應急,而是反映了一些地方治污抓不住重點。衡水市區機動車保有量有十萬餘輛,重污染天氣實施單雙號限行,這樣的應急機制固然需要,但遠遠不夠。與其糾結於單雙號執法難,還不如把精力用於對其他更大的污染源的治理。
  每一次重污染天氣下的應急,都是對相關政府部門治污能力的檢驗。這次環保部的督察,暴露的不僅是應急中的問題,更是整體治污中存在的不足。諸如基層環保部門預警能力弱,環保部門單打獨鬥和其他部門聯動不暢等,都說明一些地方仍未把治污當做“大事”,未真正拿出鐵腕治污的魄力。
  環保部的督察是一次把脈問診,哪些是機制問題,哪些是人員問題,各地應對照拿出整改方案,或完善機制,或問責官員,重污染天氣的應急治標落實到位,民眾對治本才能有信心。
  (2014-10-14 07:42:08)  (原標題:外媒:各自為政 中國城市抗擊霧霾計劃“聯動不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zd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