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道】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下屬“解讀者”網站11月18日文章,原題:有關中國在太平洋的四大謬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問斐濟,與建交的所有8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屆時,報紙免不了會充斥對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戰略影響力以及這對澳大利亞和該地區意味什麼的思考。以下是將影響澳大利亞媒體下周報道的四大主要謬誤。
  一、中國在太平洋外交陣容強大。
  這是所有謬誤當中最明顯的。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外交代表是微不足道的,其空蕩盪的大使館通常只有幾個人,許多是從其他部門和省級政府抽調來的。
  一個有影響力的部是商務部,幾乎每個大使館都設有經濟商務參贊處。而在南太平洋國家,這個參贊處的官員少得可憐。巴布亞新幾內亞,唯一大到設立單獨的經參處的大使館,我們在2月份發現只有兩名工作人員負責中國的貿易、投資和援助。這些官員根本無暇貫徹什麼大戰略。中國機構重要性的基本法則往往以人、財、物來衡量,而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大使館缺少這三樣。
  二、中國的發展援助與資源行業掛鉤。
  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太平洋島國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的例子表明事實並非這樣。在非洲,發現中國的援助分攤相當均勻,洛伊研究所的菲利帕·布蘭特發現,南太平洋情況類似。大型中國資源企業能獲得優惠貸款,但這不是援助。據稱,中國大型公司,以補充性基礎設施投資的形式得到國家支持。而中國在太平洋島國資源投資最多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這方面的唯一證據是建了一條不長的公路,它是靠中國政府的援助修建的。
  三、中國的發展援助、貿易和投資被用來扶持非民主政權。
  例證一是斐濟的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軍變政權。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篇文章稱:“8年前,斐濟民選政府被政變推翻後,西方縮減了對它的直接援助,而亞洲最大經濟體反而加大援助和投資以填補空缺。”
  這種說法存在的問題是,它暗示中國政府能命令中國企業到哪裡投資。1974年也許是這樣,2014年則不然。中國企業同所有其他企業一樣,哪裡有錢賺才到哪裡投資。研究大洋洲的中國專家喻常森發現,中國企業與沒建交的太平洋島國的貿易,反而多於建交的太平洋島國的貿易。中國政府可能影響本國銀行傾向某些地區,但並無數據顯示他們實際上這樣做。迄今,在南太平洋最活躍的中國政策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只有兩名年輕職員負責整個南太地區。
  四、相比西方領導人,中國領導人與太平洋島國精英關係更密切。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南太平洋國家領導人新上任,首訪是北京,而非堪培拉、惠靈頓或華盛頓”。事實是,南太平洋14國,其中6個與中國沒有建交。除了這個明顯的違背事實的例子,南太平洋領導人的行為不是那麼可預期的。
  在中國向某個南太平洋島國派駐武官,為大使館安排足夠多的人手,或者建成一個比在  (原標題:澳媒:中國在南太外交強大是謬誤 大使館就幾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zd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