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解答中小學各科題目為訴求的軟件越來越多,這些“解題神器”在智能手機普及率較高的中學校園受到學生的大力追捧。學生只需將題目拍下上傳至軟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得到解答。老師和家長卻都紛紛表示擔憂。(4月26日《南京晨報》)
  解題軟件為何火爆?我們當然可以說,軟件開發商是瞄準了龐大的學生市場。學生群體課業繁重,難免遇到依靠個人力量不能解決的習題。在智能手機的技術支持下,快速方便的解題軟件自然大受歡迎。於是,解題軟件成了“手機里的老師”。那麼,學生為何不直接詢問“教室里的老師”呢?
  當下中小學基本都實行教師坐班制度,工作時間教師不得擅自離開學校,這為師生的交流互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學生遇到難題,完全有條件面對面地向教師請教。此外,大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設置了晚自習,特地提供場地與時間安排學生完成作業。在這一時間內,也有教師在崗為學生答疑解惑。即便是不在校的時間,學生也大可以通過手機等通訊工具聯繫教師。然而,卻鮮少見到主動與教師討論問題的學生。
  溝通渠道已經建立,成效卻不顯著,就讓人不得不思考師生之間存在的心理隔閡。
  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不可否認的是,師生的位置依舊沒能在同一個高度。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帶有敬畏心理,生怕因為犯錯而受到指責。在學生看來,教師是自己的對立面,在這樣的觀念下,學生自然會想拼命隱藏自己的弱點。對於教師,職業習慣使其常帶有居高臨下的態度。在解答疑問時,學生若是長時間不能領悟知識點,會出現煩躁和指責的心理。
  而“解題神器”恰恰避免了這種對抗的心理。學生不需要面對教師給予的緊張感,手機後邊解答問題的人也不會煩躁地指責學生的能力,兩者之間沒有正常師生間的聯繫,反而就少了那份互相的情緒牽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師生間心理隔閡問題的解決自然也無法一蹴而就。學生應當信任教師,教師也應放低姿態。當雙方都卸下心理的防備時,隔閡自然會消融,教師自然會成為最受歡迎的“解題神器。”
  文/吳玲佳  (原標題:“解題神器”走紅當反思師生互動缺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zd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